中国广电5G凭借其高速率、低时延、广覆盖的特性,为城乡课堂同步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了智慧教育的发展,以下从网络基础、教学模式、资源均衡等方面进行阐述:

网络基础升级

  • 全域覆盖与高速传输:广电5G通过建设全域覆盖、固移结合的校园专网,实现了教学场景中低时延、高带宽的网络传输能力。例如东方有线构建的“5G教育数智专网”,已支持近百所学校完成终端部署,打通了云端与教室大屏端的双向通信通道,为师生提供随时随地的教育资源访问服务,保障了城乡课堂同步化的网络基础。
  • 保障数据安全:通过MEC技术保障教育数据隐私,在实现城乡课堂同步化的过程中,确保学生和教师的信息安全,为智慧教育营造安全可靠的环境。

教学模式创新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基于广电5G卡的服务能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突破物理限制,让城乡学生都能参与到丰富的实验课程中。如长春工业大学等试点单位通过“5G + VR/AR”技术打造的沉浸式课堂,使学生获得实景化学习体验,有效解决了高危实验的操作难题,提升了城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 远程全息课堂:远程全息课堂消除地域壁垒,实现了城乡教师和学生的实时互动。教师在城市的演播室可以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将教学内容以逼真的形式呈现在乡村课堂,乡村学生也能与教师进行实时交流,仿佛身处同一课堂。
  • 双师异地互动模式:广电5G卡支撑的双师异地互动模式,使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跨地域流动。以甘肃等地实施的“广电5G + 全息教学”项目为例,通过搭建拍摄、传输、演播三大子系统,将名师课程实时传输至偏远地区,显著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该模式具备实时交互(低至20ms的端到端时延保障课堂互动)、资源汇聚(建立省级智慧教育云平台)、成本优化(减少重复性硬件投入)等核心优势。

教育资源共享

  • 优质课程共享:通过中国广电5G网络,城市优质学校的课程可以实时传输到乡村学校。如2025年4月16日上午,来自海口市美兰区实验小学的音乐教师杨岩艳在省电教馆5G + 专递教室授课,保亭县保城镇中心学校、昌江县第一小学、白沙县白沙学校四年级学生线上听讲,实现了优质音乐课程的城乡共享,有效缓解了乡镇学校音乐学科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
  • 教研资源共享:城乡学校教师可以通过5G网络参与同一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例如一些地区组织城乡教师通过5G视频会议平台进行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活动,提升了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

典型案例与成效

  • 黄淮学院项目:黄淮学院的《5G + 可视化孪生智慧校园》项目,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校园管理的三大突破:能耗监控精度提升40%,安防响应速度提高60%,教学空间利用率增长25%。该项目建立的“云、网、边、端”一体化架构,已成为全国智慧校园建设的新范式,为城乡智慧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 重庆广电项目:中国广电重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借助性能稳定可靠、远低于市场同类产品价格的硬件交互“教育直录播系统”,构建“1 + n”的专递课堂网络扶智教学模式。以比市场低60%的成本建设,实现画面不卡顿、更清晰,声音不延时等优质效果,帮助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和教学点开齐开足规定的课程,促进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

中国广电5G在城乡课堂同步化方面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乡村教育的质量,也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教育将迈向更智能、更包容的发展新阶段。

本文作者:
文章标题:5G+智慧教育:中国广电推动城乡课堂同步化
本文地址:https://www.hm-zl.cn/archives/3789.html
版权说明:若无注明,本文皆中国广电原创,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End
最后修改:2025 年 05 月 04 日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随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