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电5G破解能耗困局:动态调控百万基站用电的智慧实践

“5G基站的耗电量是4G的3倍以上”——这一数据曾让运营商在5G大规模商用后面临前所未有的能耗压力。 而在中国广电5G网络建设中,一场基于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能耗管理革命正在悄然展开。通过动态调控算法智能关断技术,中国广电实现了对全国超百万基站的用电优化,单站年省电量可达数千度。这场以“智慧”为名的能源变革,不仅为行业树立了绿色标杆,更揭示了通信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5G基站能耗之痛:从刚性需求到柔性管理

5G网络的超高速率与低延迟特性依赖于密集部署的基站群。然而,基站数量的激增直接导致能耗飙升:单个5G基站满载功耗约3.5kW,是4G基站的2-3倍。若按传统“全天候满负荷运行”模式,百万基站年耗电量将超过200亿度,相当于一座中型城市的全年居民用电量。

中国广电在700MHz黄金频段上的网络部署虽具备覆盖优势,但同样面临能耗挑战。《中国5G基站能耗白皮书》指出,基站设备的空载功耗占比高达60%-70%,这意味着大量电力被浪费在非业务时段的待机状态。如何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削峰填谷”,成为破题关键。

动态调控技术:让基站学会“呼吸”

中国广电的解决方案核心在于“按需供能”动态调控系统。该系统通过三大技术创新重构了基站能耗逻辑:

  1. AI驱动的流量预测模型
    基于历史流量数据与实时业务需求,算法可提前24小时预测基站负载变化,动态调整射频单元(AAU)的发射功率。在凌晨等低流量时段,系统自动切换至“浅休眠”模式,功耗降低40%以上。
  2. 多维度协同关断机制
    通过载波关断、通道关断、符号关断三级节能策略,系统可根据业务量逐级关闭冗余硬件资源。测试数据显示,在业务量低于30%时,三级关断可节省55%能耗,且用户感知速率仅下降8%。
  3. 跨基站联动节能网络
    依托C-RAN(云化无线接入网)架构,相邻基站共享算力资源并智能分配覆盖任务。当某基站进入深度休眠时,周边基站自动增强信号覆盖,形成“此消彼长”的节能网络效应。

落地成效:从实验室到百万基站

截至2023年底,中国广电已完成120万座基站的动态调控系统部署。实际运行数据显示:

  • 单站日均节电12.8度,年均可减少碳排放4.6吨
  • 全网年节省电量超15亿度,相当于种植820万棵树
  • 运维成本降低18%,设备寿命延长20%

在江苏试点中,系统通过潮汐式供电策略精准匹配工业园区作息规律,将基站能耗曲线与区域用电负荷曲线的重合度提升至92%,间接缓解了地方电网的调峰压力。

技术进化:从节能降耗到价值创造

动态调控技术的价值已超越单纯的成本控制,正在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

  • 电力需求侧响应
    基站储能设备在用电低谷时段充电,高峰时段反向供电,单个基站可提供最高7kW的调峰能力。在浙江,已有2000座基站接入虚拟电厂平台,年收益超800万元。
  • 边缘计算赋能
    休眠基站的闲置算力被重新分配,用于处理智慧城市、车联网等边缘计算任务。北京某区的交通信号优化项目中,基站算力利用率提升至75%,数据处理延迟降低至10ms以内。
  • 碳资产开发
    通过区块链技术量化节碳效益,中国广电与钢铁、化工企业开展碳配额置换。2023年首笔交易中,5G基站节能产生的3.2万吨碳配额为企业降低合规成本超千万元。

未来图景:当5G网络成为智慧能源节点

随着数字孪生数字电网技术的融合,动态调控系统正朝着更高维度进化:

  • 基站能耗数据实时映射至城市能源管理平台
  • 基站储能单元参与区域微电网的电力交易
  • AAU设备通过反向散射通信技术实现零功耗信号传输

在内蒙古风光储一体化示范基地,50座5G基站已实现100%绿电供应。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剩余风电可优先为基站供电,多余电力则回馈电网——这标志着5G基站从能源消费者向“产消者”角色的历史性转变。

这场始于能耗管理的技术革命,正在重新定义通信基础设施的生态位。当百万基站化作城市能源网络的神经末梢,中国广电的实践为全球5G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中国方案”

本文作者:
文章标题:智慧能耗管理:中国广电5G动态调控百万基站用电
本文地址:https://www.hm-zl.cn/archives/4013.html
版权说明:若无注明,本文皆中国广电原创,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End
最后修改:2025 年 05 月 09 日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随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