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电5G NR广播技术凭借其独特优势和创新应用,在应急广播与公共通信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正在重新定义这两个领域的发展模式和应用场景:
技术特点与优势
- 资源节省与效率提升:5G NR广播技术真正将广播基因注入到通信技术中,采用点到多点方式进行传输,可以有效节省网络资源,提升传输效率,有效解决高码率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并发传输问题。
- 覆盖范围广:借助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内容供给的优势,以及700MHz频段覆盖广、穿透力强的特点,能够实现大范围的信号覆盖,无论是城市还是偏远地区都能有较好的信号接收效果。如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在海南利用该技术实现了大范围连续网络覆盖,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通过5G NR广播基站实现海南东屿岛区域全覆盖。
- 多终端支持:不需要更改5G终端设备、5G基站硬件等,真正将广播基因注入到了通信技术中,可实现所有通信运营商的5G用户、通用5G终端都可以接收到广播电视信号。部分手机和芯片厂商已推出或规划推出支持5G NR广播功能的芯片和手机、PAD终端。全球首款5G NR广播商用终端也在CCBN2025中国广电展台亮相,该终端严格遵循中国广电5G NR广播技术规范,首次在商用终端上实现了5G NR广播信号接收功能,做到了免流量、免换卡的广播电视服务。
- 灵活切换与精准服务:5G NR MBS多播广播技术可根据实时网络需求智能、动态切换单播服务和广播/组播服务,在保证网络利用效率的同时融合单播、组播、广播方式,形成“新广播”,能基于位置精准提供新型交互广播服务。
对应急广播的重塑
- 提升应急广播覆盖范围和能力:中国广电已完成5G NR广播技术在应急广播领域的试验,使得5G广播系统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负责实施的国家级应急广播平台系统完成了对接,探索将5G NR组播广播服务(MBS)应用于应急广播场景,提高现有应急广播体系覆盖范围,并实现向通用手机终端以视频、文字、图片等方式广播发布应急信息。如2024年7月,在北京门头沟区多个村庄完成5G NR广播网络信号覆盖,在遇到极端灾害的情况下,北京市应急广播平台可通过广电700MHz网络向手机终端发布应急预警信息,全面支撑应急公共服务通信。
- 解决传统应急广播痛点:传统应急广播传输网络主要以广播电视网为依托,存在公众易错过重要应急信息、某些定制化终端覆盖率不高等问题。而5G NR广播技术面向通用5G终端进行应急信息发布,既可以对全国进行应急广播,也可以对小区、街道、公共场所等特定区域进行精准定向广播,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
- 推动应急广播创新发展:中国广电创新提出应急广播与5G RedCap相结合的技术方案,将广电现网应急广播终端的模组升级为支持5G RedCap的国产化物联网模组,在江苏、上海、浙江、湖南、四川、广州、河北等多个省市先后完成5G RedCap新型应急广播终端技术试点,成功实现应急广播信息的播发、回传和互动。5G RedCap新型应急广播终端通过技术轻量化升级、网络协同优化、安全防护强化,解决传统应急广播终端单向性、高成本、覆盖窄等痛点,全方位重构应急广播基础能力架构,为公共安全、应急指挥、风险预警等关键场景提供高效支撑。
对公共通信的拓展
- 创新通信服务模式:开创性地实现了移动通信与广播服务的深度融合,打造出通信与广播深度融合的创新服务范式。传统通信模式信息需一对一传递,对网络资源的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而广播是一对多的通信方式,适合具备“同一时间、同一区域、同一内容”特点的业务,既提高了网络资源利用效率,又保证了视频播放的流畅度。例如在大型活动、赛事直播等场景中,5G NR广播技术可以让大量用户同时接收到高质量的广播电视信号。
- 拓展公共通信应用场景:5G NR广播技术的应用场景涵盖广播电视直播、车载音视频、应急预警消息分发等。还可发挥业务差异化优势,进一步整合广电在内容、生产、存储等方面的资源,为公共通信带来更多样化的服务。如基于5G NR广播技术的车载音视频服务,可向具备4G/5G模组及相应软件装置的汽车提供车载音视频服务,中国广电与中国移动在多省推进相关试验中,基于国产芯片的国产自主笔记本、PAD及车载音视频系统已完成样机开发,可预装5G NR广播功能;还优化开发了针对PAD、车载业务场景的APP,这是当前唯一可跨运营商、终端到车的可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