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电5G将打造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作为终极目标,这一目标体现了其独特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以下从多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契合国家战略与行业趋势
- 响应政策号召:国家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其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中国广电打造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对国家战略的积极响应,有助于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步伐。例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政策,为广电发展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提供了政策指引和保障。
- 顺应行业潮流: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行业正朝着智能化、融合化、绿色化的方向演进。打造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中国广电顺应这一潮流的必然选择,能够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目标
- 频谱资源优势:中国广电拥有700MHz“黄金频段”,该频段频率低,具有信号传播损耗低、覆盖广、穿透力强、组网成本低等优势。利用这一频段,广电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实现5G网络的广泛覆盖,特别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能够有效解决网络覆盖难题,为打造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奠定坚实的网络基础。
- 内容与传媒资源优势:作为传统广播电视机构,中国广电积累了丰富的节目资源、制作经验和传媒渠道。这些资源可以与5G网络深度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加多样化、高质量的视听内容服务,如5G NR广播业务,使移动手机等终端成为小型电视机,用户可在无认证、无SIM卡的状态下实现跨运营商的单向广播电视信号接收,提供实时全媒体直播、点播互动、4K/8K、VR/AR沉浸式体验、公共应急、应急交互广播、V2X车联网等应用场景,还能实现车载音视频服务,支撑应急公共服务。
构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具体举措
网络建设与升级
- 推进5G网络共建共享:2021年,中国广电与中国移动签订《5G网络共建共享合作协议》,启动700MHz 5G网络共建共享。通过这种方式,广电避免了重复建设,利用移动的成熟网络快速实现全国覆盖,同时将资源集中于差异化服务,打造了全球最大的700MHz 5G网络,截至2024年底,广电5G网络建成基站38.6万个,2025 - 2030年预计累计投资超1200亿元,建成基站72万座。
- 探索新技术应用:积极引入5G RedCap、三载波聚合、毫米波等创新技术,提升网络性能和覆盖能力。例如,在江苏、上海等多地完成5G RedCap新型应急广播终端技术试点,成功实现应急广播信息的播发、回传和互动;在苏州地铁完成5G - A三载波聚合共建共享网络部署,现网实测下行峰值速率均超2.7Gbps,为高密度、高移动性的地铁无线通信场景提供了高效网络支撑。
业务创新与拓展
- 发展融合业务:推动“5G + 内容 + AI”“5G + 文旅权益”等融合业务发展。结合自身的内容资源优势,与AI技术融合,推出个性化的内容推荐、智能客服等服务;通过整合文旅资源,为用户提供旅游预订、景区导览、文化体验等服务,拓展用户的使用场景和需求。
- 拓展垂直行业应用:充分发挥5G网络新特性,赋能千行百业。在工业制造、物流运输、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定制化的网络解决方案和信息服务,如为工业企业提供5G专网,实现设备联网、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为物流企业提供5G物流跟踪和智能仓储解决方案等。
产业协同与合作
- 加强产业链合作: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5G和媒体产业的发展。例如,与设备制造商合作研发适用于广电5G网络的终端设备;与内容提供商合作丰富内容资源库;与技术服务提供商合作提升网络运营和维护水平等。
- 参与标准制定: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的制定,推动5G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中国广电在5G NR广播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联合行业伙伴推动相关提案立项并通过,为全球5G广播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提升了自身在行业内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打造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意义和影响
对自身的意义
- 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打造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中国广电能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差异化的服务,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合作伙伴,实现业务的快速发展和市场份额的扩大。
- 实现转型升级:有助于中国广电从传统的广播电视运营商向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提供商转变,推动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转型升级,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对行业和社会的影响
- 推动行业创新发展:中国广电打造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实践和探索,将为通信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和模式,促进5G技术与广播电视、传媒等行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发展。
- 促进社会数字化转型: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数字化需求,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数字乡村发展等,提升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例如,在应急广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领域,广电5G网络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应急响应能力、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和医疗服务的可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