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G时代,地方中国广电网络公司面临着诸多转型困境,具体如下:
市场竞争与用户拓展难题
- 用户基础薄弱:截至2024年初,中国广电的5G用户数还不到1000万,与动辄上亿用户的三大运营商相比差距巨大。在人口红利消失、移动电话用户渗透率已超120%且市场趋于饱和的当下,新增用户空间极为有限,地方广电要拓展用户难度极大。
- 品牌认知度低:尽管广电做了不少宣传,但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它还是个“新面孔”。要打响知名度,吸引用户选择其5G服务,广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市场竞争激烈:三大运营商的5G用户数已经接近10亿,市场渗透率高达80%。在这样的存量市场中,地方广电想要进一步开拓用户,需与强大的竞争对手抢夺份额,难度可想而知。
网络建设与资源短缺困境
- 建设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5G网络建设需要巨额投资,据粗略估计,建网需要3000 - 5000个亿。而地方广电资金相对不足,如2025年其5G业务投资仅24.9亿元,远低于三大运营商。同时,建设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特点,给地方广电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 频段利用难题:虽然700MHz频段被看做是发展移动通信的黄金频段,具有信号传播损耗低、覆盖广、穿透力强、组网成本低等优势特性,但该频段对于偏远地区的覆盖有好处,却不是初期首选发展5G的地区。且这个频段可能还要清退出来用做其他方面,用来建网还需和设备制造商重新讨论研究,获得设备制造商的支持,整体操作难度较大。
- 网络覆盖与质量有待提升:截至2024年仅建成25万座5G基站,不足移动的1/3,在基站建设、终端适配(仅30%的5G手机支持广电频段)方面处于劣势,网络覆盖范围和质量难以与三大运营商抗衡,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和选择意愿。
业务运营与发展瓶颈
- 运营经验不足:移动通信涉及客户服务、营销推广、技术创新等方方面面,而地方广电在这些方面的经验相对匮乏,需要从头学起。例如在用户服务、市场推广策略制定等方面,与成熟的三大运营商存在差距。
- 体制机制掣肘:中国广电兼具文化宣传与市场化运营双重属性,导致其在组织架构、人才激励和技术投入上存在矛盾。省级广电网络公司股权结构复杂,难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化决策机制;传统广电人才结构偏向内容生产,5G网络运维、数据运营等领域专业人才缺口超过60%,制约了其5G业务的发展和创新能力。
- 差异化竞争能力不足:作为新晋运营商,地方广电虽手握700MHz黄金频段,但在基站建设、终端适配和品牌认知度上处于劣势。其“广电5G + 内容”的差异化战略尚未形成清晰路径,既缺乏类似三大运营商的用户规模支撑,又难以在内容端与爱优腾等流媒体平台抗衡。例如5G NR广播“预热”几年仍未正式上线,5G云TV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际落地应用效果不佳。
内部整合与外部合作难题
- 内部整合困难:广电系统长期存在地方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状况,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难度大。截至2025年,仍有部分省份未完成“一省一网”的整合工作,这制约了营销服务施策,也影响了5G业务的统一推广和发展。
- 外部合作挑战:要实现5G网络建设和业务的快速发展,地方广电需要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但由于其自身实力和影响力相对较弱,在合作中可能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难以争取到有利的合作条件和资源,合作效果也可能不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