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电5G+“东数西算”:算力网络协同如何重塑数字中国新格局

“当5G遇见算力,一场改变中国数字版图的化学反应正在发生。” 2023年,中国广电5G用户突破1800万,而“东数西算”工程八大枢纽节点全面进入建设高峰期。这两大国家级战略的交汇,不仅加速了数字基础设施的“新陈代谢”,更催生了算力网络协同机制的创新实践——通过5G网络与算力资源的深度融合,实现数据跨域调度效率跃升、数字经济发展成本下降的“双赢目标”。

一、中国广电5G:一张“黄金频段”织就的差异化网络

中国广电手握700MHz低频黄金频段,其信号覆盖能力是传统5G频段的3-4倍。这一特性在“东数西算”场景中展现出独特价值:

  • 广覆盖:单基站可覆盖西部偏远地区数十平方公里,解决数据中心集群间光纤部署成本高、周期长的痛点
  • 低时延:通过SA独立组网架构,将西部算力节点到东部用户的端到端时延压缩至20ms以内
  • 大连接:单小区支持超10万台设备并发,满足智慧矿山、远程医疗等场景的海量终端接入需求

以内蒙古乌兰察布数据中心集群为例,广电5G已实现园区内90%区域信号深度覆盖,运维机器人巡检效率提升40%,年节省人力成本超2000万元。

二、“东数西算”工程:一场算力资源的空间革命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我国数据中心年用电量已占全社会用电量2.6%,且80%集中在东部地区。“东数西算”工程通过构建“8+10”国家枢纽节点体系,正在改写这一格局:

  • 能源重构:将智算中心向甘肃、宁夏等可再生能源富集区迁移,PUE值可降至1.1以下
  • 梯度算力:东部枢纽聚焦金融交易、工业互联网等热数据处理,西部集群承载AI训练、影视渲染等冷数据存储
  • 跨域调度:通过“算网大脑”动态调配资源,2025年目标实现东西部算力需求匹配度提升30%

三、5G+算力协同的三大创新机制

1. 网络切片与算力调度的“双链耦合”

广电5G通过创建专用网络切片,为不同等级算力需求提供定制化通道:

  • 自动驾驶数据回传使用URLLC切片,保障1ms级时延
  • 4K/8K视频流媒体分配eMBB切片,带宽动态调整至200Mbps
  • 工业物联网设备启用mMTC切片,支持百万级连接/平方公里

2. 边缘计算节点的“毛细血管效应”

在张家口、贵安等枢纽节点周边,广电部署了超过2000个MEC边缘计算节点。这些节点如同算力网络的“末梢神经”:

  • 将30%的实时计算需求在本地消化,减少跨省传输压力
  • 通过智能分流技术,视频类业务响应速度提升60%
  • 与云计算中心形成“边缘-区域-核心”三级算力架构

3. 数字孪生系统的“预判式调度”

基于广电5G大连接特性构建的算力数字孪生平台,已接入全国60%以上的GPU集群:

  • 提前72小时预测各区域算力需求波动
  • 自动优化任务分配路径,降低网络拥塞概率35%
  • 结合区块链技术实现算力资源确权交易

四、协同创新的落地样本

在宁夏中卫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广电5G与阿里云合建的“西算东用”示范项目已投入运营:

  • 能耗优化:利用5G网络实时监测2000个机柜的温湿度,制冷系统能耗下降18%
  • 智能运维:AR远程协作系统减少工程师跨省出差频次70%
  • 算力交易:通过5G专网直连上海证券交易所,实现西部算力资源参与东部高频交易

五、未来演进:从协同到共生的进阶之路

随着6G研发加速与量子计算突破,算力网络协同将向更深层次发展:

  • 空天地一体化:2024年计划发射的广电星网卫星,将填补海洋、沙漠地区的算力覆盖盲区
  • 算力-电力协同:在青海、四川等水电富集区试点“算力随电走”动态迁移机制
  • 确定性网络:研发微秒级抖动控制技术,支撑远程手术、电网控制等极致场景

这场始于5G与算力的协同创新,正在重构中国数字经济的底层逻辑——当西部的清洁能源转化为东部的智能算力,当700MHz电波承载起跨域流动的数据洪流,一个更高效、更绿色、更普惠的数字中国新图景已现端倪。

本文作者:
文章标题:中国广电5G与“东数西算”工程的算力网络协同机制
本文地址:https://www.hm-zl.cn/archives/3839.html
版权说明:若无注明,本文皆中国广电原创,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End
最后修改:2025 年 05 月 04 日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随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