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电5G与智慧广电网络的融合是实现广电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融合路径:
网络建设与整合
- 推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以新理念、新方法加快网络整合步伐,打造资本、平台、业务、运营、规则协议意义上的“全国一张网”,向天地一体、互联互通、宽带交互、智能协同方向发展。按照高速、泛在、智慧、安全的要求,统筹有线、无线、卫星,打造功能更加强大的主流媒体融合传播网、数字文化传播网、基础战略资源网,为5G与智慧广电网络融合提供统一的网络基础。
- 加快5G基站建设与优化:充分利用700MHz黄金频段优势,结合4.9GHz频段,采用“低频 + 中频”协同组网策略,加快5G基站建设。同时,出台5G基站建设分类指导细则,解决应用场景开发创新难度大、5G基站高功耗等难点,优化网络覆盖和性能。
- 构建智慧广电云平台:以推动制播平台云化、IP化、IT化为核心,加快数字化、网络化制播体系向融合化、智慧化制播体系转变。实现智慧媒体服务云与制播云的互联互通、协同联动、融合创新,构建“全媒体汇聚、共平台生产、多平台发布”的一体化媒体智能化信息资源平台。
技术创新与应用
- 融合5G技术优化内容生产与传播:利用5G“高带宽、低延时、广连接”的技术特性,推动4K、AI、VR/AR等各项技术应用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形式与制作内容方面深度融合。如采用“5G + 人工智能”模式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内容生产、存储、分发、审核等环节的应用;利用“5G + VR/AR”模式增强用户的沉浸式体验;通过“5G + 4K”超高清转播提升4K内容生产效率和视觉感受。
- 发展智慧家庭与智慧城市服务: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IPv6等综合数字信息技术为支撑,培育以智能电视为核心的智慧家庭服务,打造数字家庭生活应用中枢,实现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同时,将广电技术和规模化终端运用到智慧城市建设中,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开辟本地化服务,实现内容的汇聚和分发,挖掘针对本地用户的更多增值服务。
- 推进5G NR广播技术应用:加快5G NR广播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实现广播电视服务与5G网络的深度融合。让用户通过5G网络直接收看广播电视节目,无需SIM卡,为用户带来新的体验。同时,探索5G NR广播在公共应急、智慧文旅、教育、车联网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业务与服务创新
- 拓展多元化业务:积极开展5G通信和广播电视融合业务,如5G + 大小屏融合业务、5G内容 + 流量 + 全域 + 体验等业务,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同时,拓展党政、媒体、电力、能源等垂直行业业务,建立共享多赢的生态新体系。
- 提升个性化服务水平:利用场景重现、数据分析的方式,根据内容资源与用户使用数据,通过用户画像,充分了解用户。开发场景智能化识别与产品智能推荐系统,实现信息生产传播与用户个性化定制化需求智能匹配,促进服务创新、业态创新。
- 加强与其他行业的合作:推动广电与政务、商务、教育、医疗、旅游、金融、农业、环保等相关行业的合作和业态创新,推出融合创新型业务。例如,与政府部门合作开展智慧政务、智慧安防等业务;与旅游企业合作打造智慧旅游平台等。
平台与生态建设
- 搭建开放性平台:搭建开放性的平台和智能化的网络节点,成为平台化智慧化生态服务体系提供者。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和创新应用,丰富广电5G服务产品,健全广电5G产业链。
- 完善智慧广电生态:加快构建全场景全终端产业链,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引擎作用。深入挖掘行业潜力,拓展在政用、民用、商用领域的服务形态,培育社会服务、医疗健康、数字娱乐、智能家庭等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完善“智慧广电 +”产业生态。
- 加强安全保障与监管:建立健全安全保障和监测监管体系,保障5G与智慧广电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对网络内容、数据安全、用户隐私等方面的保护;强化监测监管职能,确保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的良好运行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