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与文旅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智慧景区建设成为推动文旅融合、提升游客体验的核心抓手。中国广电凭借“内容+网络+技术”的三位一体优势,正从传统的内容传播者向文旅数字化服务商转型,为景区提供覆盖“规划-运营-体验”全链条的创新解决方案。本文从战略定位、技术路径、商业模式三个维度,解析广电赋能智慧景区的实践逻辑与未来机遇。
一、战略定位:广电参与文旅融合的三大核心价值
- 内容IP赋能,打造差异化文旅品牌
文化资源数字化:将景区历史文化(如古建筑、非遗技艺)转化为VR/AR互动内容,例如敦煌莫高窟的“数字藏经洞”项目,通过广电级超高清技术还原壁画细节,游客可通过手势交互探索文物背后的故事。
在地化节目生产:为景区定制“实景演艺+短视频直播”组合,例如张家界景区联合广电打造《阿凡达》取景地光影秀,结合无人机编队与8K投影,日均吸引游客量提升40%。
- 网络基建支撑,破解景区数字化瓶颈
700MHz频段覆盖:利用广电低频段信号广覆盖优势,在山区、荒漠等偏远景区部署5G基站,实现4K/8K直播、应急广播等低时延服务。
边缘计算节点:在景区数据中心部署AI算力节点,支持实时人流分析、安全预警等功能,例如黄山景区通过边缘计算实现高峰期客流量动态分流,拥堵率下降25%。
- 生态协同能力,构建文旅服务闭环
“广电+文旅”平台整合:打通景区票务、酒店预订、本地生活服务等场景,例如与携程、美团合作推出“广电专属文旅套餐”,用户购买后可解锁独家AR导览内容。
数据资产沉淀:通过景区Wi-Fi探针、摄像头等设备采集游客行为数据,经脱敏处理后反哺景区管理优化(如餐饮点位布局、游览路线设计)。
二、技术路径:广电智慧景区的四大创新场景
场景一:沉浸式文化体验
超高清实景演出:采用4K/120Hz高帧率直播技术,结合杜比全景声系统,打造“行进式”户外实景剧。例如《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引入广电级移动拍摄车,观众可通过手机多角度观看演出。
元宇宙虚实联动:构建景区数字孪生体,游客通过XR设备可同时游览物理景区与虚拟场景(如数字敦煌壁画修复工程),实现“白天观景、夜间探秘”的全时段体验。
场景二:智慧化运营管理
AIoT设备联网:部署智能导览终端、环境监测传感器、无感支付闸机等设备,实现景区资源数字化管控。例如九寨沟景区通过广电物联网平台,实时监控水质、空气质量,并自动调节观光车调度。
舆情监测与应急响应:利用广电舆情系统实时追踪游客评价,结合AI情感分析预判风险,例如张家界景区在暴雨预警时,通过短信、广播、APP三通道同步推送疏散路线。
场景三:精准化营销推广
跨屏内容营销:在客厅端(有线电视)、移动端(短视频平台)、景区端(LED大屏)联动投放广告,例如桂林阳朔景区通过“电视专题片预热+抖音挑战赛引流+景区AR打卡奖励”组合,实现线上曝光量超5亿次。
LBS场景推送:基于地理位置向游客推送个性化服务,例如西湖景区在雷峰塔附近推送“白蛇传”光影互动游戏,转化率提升30%。
场景四:低碳化可持续发展
能耗智能管控:通过广电能源管理平台监测景区水电消耗,动态调节景观照明亮度,例如杭州西溪湿地景区年节电率达18%。
碳足迹可视化:为游客生成“低碳游览报告”,积分可兑换文创周边或景区二次消费权益,推动绿色旅游理念普及。
三、商业模式:从项目制到生态化的盈利跃迁
模式一:政企合作——智慧景区整体解决方案
服务内容:承接地方政府主导的景区数字化改造项目,涵盖网络基建、平台开发、内容制作全流程。
收益结构:收取项目建设费(通常为投资额的10%-15%)+年度运维服务费(设备投入的8%-10%)。
标杆案例:贵州黄果树景区与广电合作打造“5G+智慧景区”,项目总投资1.2亿元,年运营收入超2000万元。
模式二:数据增值——游客行为数据服务
数据产品化:向文旅集团、地方政府提供游客画像分析报告、旅游经济预测模型等数据服务,按年订阅收费。
精准广告分发:基于游客来源地、消费偏好标签,向本地商户(如民宿、餐饮)提供定向广告投放服务,分成比例可达CPM(千次曝光)费用的30%。
模式三:内容衍生——IP授权与跨界开发
数字藏品发行:将景区文化IP(如古建筑3D模型、非遗技艺)制作成NFT数字藏品,版权收益与景区分成。
文创产品联动:联合景区开发“虚实融合”周边,例如购买实体兵马俑复刻品可解锁AR历史解说功能。
四、风险与破局:破解三大行业痛点
- 技术兼容性不足
对策:采用开放API架构,兼容主流IoT协议(如LoRa、NB-IoT),支持第三方设备无缝接入。
- 投资回报周期长
轻资产转型:推广“建设-移交-运营”(BTO)模式,政府承担前期基建投入,广电负责后期运营并分享收益。
- 同质化竞争加剧
差异化壁垒:强化广电独有的“文化内容基因”,例如与故宫、国博合作开发独家数字文物资源库。
五、未来趋势:从智慧景区到城市文旅大脑
随着5G-A、算力网络等技术成熟,广电在文旅领域的布局将从单点景区向城市级文旅数字化平台延伸:
城市文旅元宇宙:构建覆盖博物馆、剧院、商圈的虚拟空间,游客可通过数字分身跨场景漫游;
文化大数据中心:整合景区、非遗、文博数据资源,为政府提供“文旅产业一张图”决策支持。
结语:文旅融合的终极目标,是让技术有温度、文化有载体
智慧景区建设不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文化价值的传递与用户体验的重构。中国广电凭借“党媒政网”的内容公信力、覆盖城乡的网络韧性、以及“文化+科技”的融合能力,正在重新定义文旅产业的数字化未来。未来,随着元宇宙、AIGC等技术的渗透,广电有望从“文旅服务商”升级为“数字文化生态构建者”,在激活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开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