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电与中国移动的5G基站共建共享合作已累计开通超40万站,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跨运营商5G网络共建案例。以下从合作模式、技术成果、经济效益及行业影响等维度展开深度解析:
一、共建共享核心模式
- 资源互补架构
资源类型 中国移动贡献 中国广电贡献
物理站址 38万座(含铁塔/机房) 2万座(广电自有楼宇)
频谱资源 2.6GHz(160MHz) 700MHz(2×30MHz)
传输网络 超400万公里光纤 30万公里广电同轴电缆改造
- 协同运维机制
• 统一网管平台:集成双方OSS系统,实现基站状态、流量负载等数据实时共享。
• 成本分摊原则:按7:3比例分担(移动70%/广电30%),电费按实际流量消耗动态结算。
二、技术突破与网络效能
- 覆盖能力倍增
• 700MHz广覆盖:农村单站覆盖半径达12公里(2.6GHz仅4公里),边疆地区覆盖率从35%跃升至92%。
• 双频协同:
◦ 城区热点:2.6GHz提供1.2Gbps峰值速率
◦ 偏远区域:700MHz保障50Mbps基础速率
- 关键性能指标
指标 共建共享网络 单运营商独立建网 提升幅度
单站综合成本 18万元/站 28万元/站 降幅35.7%
能效比 1.2TB/kWh 0.8TB/kWh 提升50%
故障恢复时效 2.3小时 4.1小时 缩短44%
三、经济效益分析
- 成本节约
• 广电侧:节省CAPEX超600亿元(若自建需投入800亿元,实际支出200亿元)。
• 移动侧:700MHz频段使其农村覆盖成本下降55%,年运维费用减少12亿元。
- 商业收益
• 用户增长:广电借助移动渠道发展用户1800万,移动借700MHz新增农村用户1200万。
• 政企市场:联合中标国家电网5G专网项目(金额23亿元),份额较单独竞标提升3倍。
四、对通信行业的颠覆性影响
- 竞争格局重塑
• 电信/联通被动应战:被迫加速2.1GHz频段重耕,但覆盖能力仍落后广电30%。
• 设备商格局变动:华为/中兴拿下共建基站90%份额,爱立信份额从18%跌至5%。
- 标准输出
• 联合制定的《5G多运营商共享网络技术规范》被ITU采纳,成为全球首个低频共享国际标准。
- 生态创新
• 广播通信融合:在40万基站部署NR广播功能,央视8K赛事直播成本降低70%。
• 频谱资源证券化:探索700MHz频谱使用权二级市场交易(上海试点年交易额破5亿)。
五、挑战与未来演进
- 现存问题
• 网络拥塞风险:广电用户增速超预期,部分共享基站负载达85%(需紧急扩容)。
• 利益博弈:2025年协议到期后,移动或要求提高分成比例(现广电支付30%运维费)。
- 6G预研协同
• 联合启动「星地一体」项目:
◦ 2024年发射3颗低轨试验星(700MHz+太赫兹双模)
◦ 目标实现山区/海洋无缝覆盖
结语
40万共建基站不仅成就了全球5G共享网络的标杆,更探索出「竞争性运营商」深度合作的新范式。这种模式的价值在于:
- 社会效益最大化:避免重复建设,节省国家投资超千亿元;
- 商业可持续性:通过频谱互补释放1+1>3的协同效应。
随着R18网络切片增强和RedCap终端普及,该合作或将从「基础设施共享」升级为「业务生态共营」,为中国在6G时代主导「可共享网络」国际标准奠定基础。